当前位置:首页//盐阜要闻

上半年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阅读: 1622 次       日期: 2014年8月6日
出处: 中国盐城网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开启之年。市委、市政府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以“八项工程”为抓手,务实推进“六大发展”,集中聚焦“两稳定三突破四提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突出重抓项目载体建设,沿海开放开发步伐加快;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环境品质逐步提升;强化民生优先发展惠民,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盐城发展的潜力优势正加速释放,全市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实现良好开局。

  稳中求进,激发经济活力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在改革中发展,在压力中前行,成绩来之不易,亮点耀人眼球——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7%,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24.4%、12.1%,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7%、11.8%……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全省前列。

  事非经过不知难。面对宏观经济环境新变化,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国家、省经济政策,密切加强形势研判和经济工作部署,见事早、措施实,指导和推动各地、各部门有效防范增长预期下调和经济实际下行双重压力带来的经济风险,努力在转型升级中把经济增长稳定在合理区间,全市经济呈现增长平稳、总量突破、质态提升、转型加快、环境趋好的强劲发展势头。

  经济运行平稳健康,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全市各板块之间竞相发展,大市区增长加快、南部水平提高、北部发展加速、内陆快步转型。上半年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分别达222.6亿元、183.6亿元,由全省第七升至第六;工业投资、工业开票销售、新增存贷款、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等8项指标总量居苏北第一;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新增总量规模保持全省第一,夏粮生产“十一连增”,亩产、总产、效益实现“三增”。

  经济增长结构合理性和发展平衡性提高,“非房”、“非车”产业贡献增加。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020亿元,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7.3%、32.9%,生产性服务业对服务业税收增长贡献率达70%;机械、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入库税收同比回升20.7个百分点;金融支撑作用明显增强,贷款增速列全省第一。

  市委、市政府从破除制约瓶颈入手,激活创业要素,凝聚发展合力,掀起创业带动就业热潮,全民创业取得实效,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产业发展土壤日渐厚实。上半年,新增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数居苏北首位。

  提档升级,推动沿海发展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握沿海开发新的阶段,审时度势,突出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沿海开发提档升级,扎实开展“项目推进年”和“载体建设年”活动,加快培育沿海开发的增长点和新优势。

  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呈现“三增”态势,即项目数量增多,项目体量增大,项目层次增高。

  ——数量上,全市新开工、竣工、签约、洽谈“四类”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83个,比去年同期增近两成。

  ——体量上,DYK三工厂提前竣工投产、第300万辆汽车成功下线,21个投资超10亿元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列入省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的78个项目实施进度在沿海三市中最快,新签约总投资300亿元中信国安项目、总投资30亿元普天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等一批重大项目。

  ——层次上,新开工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50个、现代服务业项目46个,新能源淡化海水、移动互联网、干细胞生物科技、飞机整机、奥特莱斯、智慧科技等一批项目启动实施,新上项目趋于高轻新,传统产业趋于高新化。

  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突破,以港口为龙头的集疏运体系项目快速推进。大丰港区10万吨级深水航道工程开工建设,滨海深水大港将于10月份开港通航,射阳港区两座万吨级码头正式投入营运,陈家港一类口岸临时开放获得国家批准,上半年盐城港“一港四区”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货运量分别增长66.5%、156.5%。连盐铁路全线开工,盐徐铁路列入国家干线网开始项目报批,盐泰锡宜铁路规划通过评审,阜建、盐丰高速快速推进,盐宁直通高速进入项目前期规划,南洋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

  重要载体项目加快建设,1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入626亿元,总量苏北第一。苏沪(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正式启动,苏盐沿海合作产业园区首批项目集中开工,与上海张江、深圳南山合作全面开启。我市新获批成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应用城市、韩国产业转移集聚和服务示范区,开放融合发展的空间不断拓展。

  生态为本,打造“美丽盐城”

  好的生态是立市之本。我市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普惠的民生福祉和盐城发展的城市品牌,认真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生态文明规划和生态绿色发展行动计划。

  大力植树绿化,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扎实推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目前,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4.6万亩,新增和提升城镇绿化730公顷,森林资源总量快速增长。

  突出空气治理,采取控烟、防尘、禁烧等综合措施,加强空气污染防治,“江苏好空气、盐城连夺冠”,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位列全省第一。大力实施蓝天工程,推进工业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防治、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努力提升空气质量。回应群众关切,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有力有效抓好禁烧工作,成为全省今年夏收期间唯一没有发生秸秆焚烧点的市。

  国家卫生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发展水平、城市品位、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集中体现。站在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度,我市动员全市干群联手、上下联动,合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改善人居环境。目前已顺利通过国家暗访验收,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

  水生城之态,水筑城之形,水活城之魂。我市扎实推进城市河道清污和交通干道沿线综合治理行动,做到“路通、岸绿、截污、水清”标准,让河道两侧成为市民生活、娱乐、休息的好去处。目前整治市区核心区沟河40公里,完成2650个自然村环境连片整治任务。

  践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加大产能过剩化解和污染减排力度。全市淘汰落后产能3.8万吨和过剩产能25万吨,纳入国家公告的7个重点减排项目已建成6个,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完成时序进度任务。同时,我市注重发掘生态资源优势,对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进行全面布局部署,重点景区加快建设,5A级景区取得突破,生态资源效应得到重视和发挥。

  民生优先,增进百姓福祉

  强化民生优先发展,让人民群众更加充分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围绕建设幸福盐城,按照民生幸福工程“八大体系”要求,有力推进民生优先发展行动计划,加强对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部署实施和制度性安排,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市人民。

  提高居民对收入增长的预期,会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我市千方百计促进增收,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3070元和7332元,居民收入和人均储蓄水平位居苏北第一。我市积极推动广泛就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8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以内。

  改善民生既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全市各地竭力办好民生实事,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达193.1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68.3%,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支出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件实事工程顺利推进,完成时序进度为近年来最快。通榆河水源地环境整治扎实推进,新水源引水工程列入省重要议程。片区扶贫开发力度加大,辐射带动低收入农户15.5万户,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9万套,新增124辆城市公交和一批医疗救护车。

  强化困难兜底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统一大市区被征地农民保障标准,全市被征地农民刚性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市区和全市特殊困难群体托底关怀制度,帮助2000多名困难人员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大市区1.4万名困难群众获得医疗补助。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公共服务资源持续拓展。目前,我市95%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安排了公办学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率先在全省实行零差率销售;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速度,20个示范基地加快建设,革命遗迹保护建设工作全面启动,成功申报首届中国沿海湿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 附件下载
 
 >> 相关文章
“绿色滨海”增添高质量发展含金量 (2018年6月1日)
东台全面小康指数跻身全国县级市百强 (2018年6月1日)
弘扬家庭文明 助力乡村振兴 (2018年6月1日)
城南新区聚焦项目全力以赴促发展 (2018年6月1日)
我市“三治三化”专项行动提速提质—— 外修“颜值” 内强“素质” (2018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