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商会文苑

贴年画(散文)
阅读: 2694 次       日期: 2015年2月13日
出处: 吕庚佐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吕庚佐

    小时候,过年不仅贴春联,还要贴年画,如今,春联家家贴,虽然大多千篇一律,好歹也能烘托出新春佳节的气氛,但由于种种原因,年画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使得本来己淡了许多的年味又少了一些味道。

 

   

 

老家在苏北农村,记得三、四十年前的乡村,大多是茅草苫的土房子,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除了贴春联,还要买上一些年画贴在土墙上,大年初一,亲朋好友相互拜年,除了吃茶喝酒,还要欣赏欣赏年画,如果遇到婚嫁喜事的,更要扎实布置一番。年画品种极多,不仅有《鲤鱼跳龙门》、《松鹤延年》、《富贵牡丹》这类传统喜庆的画作,还有不少是应势之作,如“文革”期间,铺天盖地的都是样板戏的剧照,到那家拜年,看到的年画不是《沙家浜》,就是《红灯记》之类的画图,给人有索然无味的感觉,但毕竟也能装点出一些新年的氛围。

贴春联、贴年画是我小时过年最美好的记忆。那时候,父亲是村支书,整天忙于工作,哥哥在部队当兵,我是家中最大的男子汉,每年过年打扫卫生,买春联、贴年画、布置那简陋却又温馨的老屋是我乐此不疲的活儿。每年扫尘的时候,总是先把那些经过一年年烟熏灯烤的旧年画扯掉,然后就到街上去选购年画。除夕下午,开始张贴布置,在弟弟妹妹们的协助下,一幅幅还散发着油墨芳香的年画便贴满了老屋的土墙,在那红彤彤的春联的映照下,土墙草苫的老屋便“旧貌换新颜”了。这也是我少年时对年的第一感觉。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许多人家新房装璜时都用上了墙纸,有的还挂起了名人字画,所以,过年贴年画的人家便越来越少了,年画市场也渐显痿缩之势。但是,记忆中的贴年画总是挥之不去的过年情结。

 

 

 >> 附件下载
 
 >> 相关文章
喜迎党的十九大 (2017年10月18日)
向着春天出发 (2017年3月28日)
烟雨范公堤 (2017年3月28日)
春色可餐(组诗) (2017年3月28日)
腊八粥 杀年猪 (2017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