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行走射阳城乡,干净整洁是给人的全新印象。“环境整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清除卫生死角、整治污水沟河、种植绿化、改造亮化……让城乡环境焕然一新!”面对城乡环境脱胎换骨般的变化,许多群众发出如此赞叹。
去年11月以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环境整治“攻坚战”在全县打响。紧紧围绕“确保全域通过省、市验收”的目标,射阳累计投入1亿多元,对70万吨陈年垃圾、5219条1.2万公里河道沟塘、15.1万个需移位草堆、805户破旧房屋、4436个养殖场进行全面整治,目前集中整治任务已全面完成,全县城乡呈现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的生态之美。
“我们决不搞形象工程、绝不搞盆景效应,要把环境整治作为促进城乡发展、保障民生改善的重要着力点,作为提振干部状态、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载体,让群众生活的更加舒适、更加幸福,让城乡的环境更加生态、更加文明。”射阳县委书记戴荣江在环境整治推进大会上的一番话掷地有声。
为此,射阳在集中整治沈海高速、临海高等级、疏港公路、省道226、省道329、省道333六条道路沿线村庄的基础上,向全县所有村庄延伸,围绕落实“拆、清、建、刷、植、管”六字方针,大力治脏,彻底治乱,集中治差,确保整治后的区域道路通达、河面洁净、村民家前屋后环境整洁、绿化美化、设施配套,确保整治不走过场、排查不留死角。
2月26日一大早,在长荡镇三合村,以往农村常见的河道淤积、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的现象已不见踪影。村里农户房前屋后都是绿油油的菜地,洁净的乡村小道上摆放着垃圾桶,河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掩映。如今整洁的村容,对今年65岁的村民胡金殿来说,是他想都不曾想到的。在他的印象里,家门口的这条河臭了有好多年,一到下雨天污水横流。他说:“现在河道干净了,河水也流通了。”
环境整治不仅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更让人看到干部作风和干群关系的改变。在整治工作中,射阳扎实推行问题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和示范工作法。县委主要领导亲自走访全县226个村和11个社区,带头一周一督查,三天一暗访,就地召开现场会。县镇干部包村驻点,督查组成员与原单位脱钩,进驻各镇区,走村入户巡防检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各级干部以身作则、以身指导,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推着一级办,一级给一级做示范,推动干部思想转变在一线,作风转变在一线,形象转变在一线。
“河道整治最难的就是拔除长年长在水里的杂草,这些有害植物不弄干净,河道永远清爽不了,起初老百姓怕冷不愿下水,镇村干部就带头穿着水裤下河去拔,老百姓看着也纷纷跟着一起下去,天寒地冻在水里一站就是大半天……”海河镇三河村村民许祥安介绍说。“现在看到村里到处收拾得清清爽爽,心里特别亮堂。环境整治真是件大实事、大好事!”
群众的口碑是对干部作风的最好肯定。为管护好来之不易的生态环境,射阳坚持“三分整治、七分管理”,专门出台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办法,全面建立“河长”责任制,对环境卫生明确责任人,建立完善道路、河道、绿化、垃圾、公厕五位一体的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形成“户收集、组保洁、村清运、镇运转、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五级网络,做到整治一处、管护一处,从体制上保证不回潮、不反弹。
与此同时,在全县所有村居全部“量身定制”符合本村实际、群众普遍接受的《村规民约》,积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改进卫生行为习惯。不少乡镇还积极探索、开拓思路——海河镇开展模范示范村和文明户评比、海通镇每村10户创评“和美人家”,深入激发村民环境整治内生动力;兴桥镇、特庸镇聘用农民保洁员,兼当环境整治宣传员和环境文明监督员;长荡镇绘制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责任图,班子成员挂钩到村,机关人员挂钩到组,常态化管护;盘湾镇统一招标农村保洁公司,不仅有力保障了环境整治效果,还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不少贫困户的生计问题……一系列创新举措,提升了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推动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广大干群共同珍惜和维护自己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