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午,粽叶的清香和着袅袅的艾香时,我便会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一些贵族阶级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流放时,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在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每至端午,家家挂艾叶,吃粽子,观看龙舟竞渡,这些都是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的。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投入江中,说是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状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也从家里也拿来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姑娘们也会在端午,做各种各样的香囊佩戴在身上,既可以驱邪避凶,又是美丽的装饰品。“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记载的就是端午的习俗和风情。
千百年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无数诗词,以表达他们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景仰与崇敬之情。唐代诗人文秀在《端午》诗中,评说了端午节的来历和对屈原的尊崇。“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写下了人们对屈原的尊重与怀念。屈原愤而投江后,贾谊撰写了著名的《吊屈原赋》,借悼念屈原抒发了自己的孤愤。李白则在《江上吟》中,写下了“屈平诗词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的句子,抒写了屈原的不朽。大文豪苏轼在其诗篇《屈原塔》中吟道:“楚人悲屈原,千年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于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猿叫楚山裂。”歌颂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鲁迅先生曾写道:“在韵言则有屈原起于楚,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于世。后人惊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产,故称《楚辞》。”由屈原所产生出的《楚辞》,无形之中在精神上是把中国统一着的。郭沫若所著的历史剧《屈原》,抗日战争时期更是大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鼓舞千百万中国人投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战争。
端午节,是一个沉淀了中华民族文化和历史底蕴的日子,是一个让人回味绵长的传统佳节。屈原精神的伟大在于他胸怀祖国、心忧天下、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他留给我们的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永不磨灭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不死的灵魂,不灭的精神会流芳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