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从市经信委了解到,今年以来,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制约因素日趋增多的背景下,全市工业条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破解各类发展难题,扎实做好组织推进工作,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各项指标基本实现“双过半”。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实现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2185亿元,同比增长12.4%,增幅列全省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92亿元,同比增长11.1%,增幅列全省第三位;工业投资909亿元,增幅列全省第二位。
支柱产业平稳增长。全市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开票销售1557.53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达71.3%,同比增长7.75%,其中,6月份当月实现开票销售291亿元,创下月度销售年内新高,有效支撑了工业经济冲刺“双过半”。
新兴产业态势较好。我市“4+3”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开票销售576亿元,增长22.4%,高于工业经济10个百分点。其中,大数据产业取得重要突破,市政府与省经信委签订了省市共建大数据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华为数据中心、软通动力、华夏脉络、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等项目成功落地我市大数据产业基地,总投资近40亿元。
产业投资结构优化。全市亿元以上在建工业项目中,新能源及装备、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4+3”新兴产业项目有83项,计划总投资502.8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91.8亿元,同比增长24.5%;汽车、机械、化工、纺织四大传统行业项目198项,计划总投资608.2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178.2亿元,同比增长17.1%。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丰东热处理“无人化智能热处理工厂”获评全国首批智能制造专项试点项目,全省仅2家;全省最新认定的129个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项目中,我市拥有17个,数量列全省第一;共有13户企业与合作方完成重组合作,实施了产业龙头重组5例、战略品牌重组4例、科技资源重组3例、人才资本重组1例,建立起拥有130户企业的全市计划重组企业库,紫光吉地达与中电投、隆亨纸业与北京环卫集团、德龙镍业和中国一重重组取得重大突破;随着大丰港和顺科技成功在香港上市,我市上市企业累计达10家,新增驰翔齿轮、九州传动、凯润精密、蔚联机械、星月测绘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达9家。
东台市东台镇在镇中小企业创业园专门预留出一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区”, 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标建设、统一决算结算,17个村(居)投资9000万元建成集体标准厂房48幢,目前已全部出租,年收益10%以上;阜宁县新沟镇大楼村集体牵头组建了稻麦制种、植保、农资服务等为农服务合作社,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5万元。7月17日,从市委农办获悉,上半年我市村级集体实现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过半目标,全市2226个村(居)集体总收入、经营性收入分别达5.95亿元、4.09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同期增幅15.2%。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召开专题会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市委农办等职能部门切实加强业务培训、政策协调和督查指导,持之以恒加快推进。各地积极探索实践,着力主抓“组织领导、增收渠道、控债减负、支持扶持、发展机制”,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实力不断增强、收入不断增加、经营性收入15万元和百万元以上的村不断增多、村级债务明显减少”的良好态势。
站在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实现富民强村、提升“三农”综合竞争力的高度,全市各地村级集体经济已经奏响了“步步高”乐曲,多管齐下、多路并进发展新常态已初步形成。
建湖县恒济镇苗庄村发挥资源优势,在全村10公里的圩堤上栽植各种经济林木,不但美化了村庄环境,而且增加集体收入6.8万元。射阳县黄沙港镇东方村利用荒滩开发成片鱼塘发包,每年增加集体收入80多万元。
东台市安丰镇安东村利用地处集镇新区,东临通榆运河、西依老204国道的区位优势,先后投资建设建材和竹木砂石两大专业市场,建材市场已发展到摊位数150个、资产1050万元、年销售5亿元、利税130元的规模,村年收入达100万元。
大丰市大中镇阜丰村盘活存量资产,以集体土地使用权入股,与客商合作开发“瑞丰商业中心”,持有30%的股权,拥有商业店铺12000平方米,当年店铺租金收入88万元,实现了村集体资产倍增。
盐都区潘黄街道福才社区创新发展机制,将集体资产量化给农民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村强带民富机制。股份合作社成立时股本总额为755.48万元,59%量化给农民。由于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经营产业“退二进三”,实现升级换代。目前集体总资产1.1亿元,净资产6年增长近8 倍;2014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00万元,人均分红300多元。
滨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头,四套班子领导、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经济薄弱村“第一书记”,实施挂钩帮扶。充分利用省扶持政策,2014年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和县财政为28个村分别配置2000万元项目资金,每村每年集体可增稳定收入14万元。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农村基层党组织手里有“一把米”,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实力增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能力提升,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下一步,我市将围绕“强村富民”目标,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强化政策支持,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为“三农”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