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点燃激情,发展铸就辉煌。奋进历史将被铭记,逐梦征程人民见证。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市委六届三次全会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全力以赴稳增长、抢抓机遇快转型、深化改革促创新,朝着经济增长中高速、产业层次中高端的“双中高”目标砥砺前行,探索出一条增长与转型良性互动、发展与生态相得益彰、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的盐城绿色发展路径。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各种风险和挑战叠加显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在经济下行压力面前,我市瞄准大势、把握规律,多措并举力促稳健发展。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响亮地提出“沿海当先、苏北领先、全省争先”的目标追求和“四城”定位、“六大发展”战略举措,一着不让稳控经济运行,一马当先加快转型发展,全市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台阶。
总量稳步攀升,速度保持领先。2011年至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771亿元上升到383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38222元上升到53115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69亿元上升到418亿元。这几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全面小康测算综合得分苏北第一。2013年,8项主要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2014年,13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三,5项指标增速全省第一,6项指标总量苏北第一。今年1至10月份,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投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5.2%、24.2%、31.5%、9.1%,服务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三季度实绩分别增长12.5%、10.2%,6项经济指标增幅领跑全省。
找准抓手下实功,精准发力求突破。我市接连组织实施“项目载体建设年”“项目载体突破年”活动,重大项目落子布局,载体层次逐步提升。今年以来,全市新开工、竣工、签约和洽谈“四类”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89个,三重项目投资695.1亿元,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11月28日,奥新公司500辆新能源汽车交付使用,为全国新能源汽车应用作出典型示范。前不久,总投资20亿元的中汽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投入使用,我市迈进国家汽车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盐城的支柱产业,经过高端引领升级,汽车产业越发根深叶茂,在整车销售突破1000亿元的基础上,正在向汽车零部件1000亿元和汽车服务业1000亿元的“三个千亿”产业集群迈进。
新常态、新追求、新作为。面对增长与转型的双重任务,我市主动策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产业创新“十大工程”,加快构建“高轻新绿”现代产业体系。
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强调着力推进“新产业经济、园区经济、镇村经济”发展,目前这三大主体已然成为我市经济稳健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一年多时间崛起一座全国一流的环保科技城,不到一年时间创成中韩盐城产业园和国家高新区,一年半时间建成代表现代工业最先进水平的东风悦达起亚三工厂……在转型升级的征程上,盐城策马扬鞭勇向前。
非并网风电淡化海水项目成套设备将出口印尼,“建湖造”小飞机在2015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上拿下60余架订单。新能源发电量37亿度,占全市用电量13%,今年将达到20%。新产业加速集聚、新业态不断形成、新模式已经孕育,我市新兴产业发展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30%以上,产业层次直奔中高端。三次产业比重从2011年的15.1:47.1:37.8调整为2014年的12.8:46.4:40.8,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深度拥抱世界经济,在国际舞台施展身手。中韩自贸协定明确盐城为中韩产业园合作城市,开创“两国双园”合作新模式,我市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对韩交流合作的新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连接点的盐城,紧紧抓住国家战略机遇,转身走向开放前沿,加速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今年以来,我市进出口、出口两项指标增幅分别连续8个月、9个月位居全省第一。今年新批的133个外资项目中,“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项目达112个、占比84.2%。
历经多年接力,昔日“丑滩薄水”变身黄金海岸。如今盐城港“一港四区”建成17个万吨级码头,年内跻身全国亿吨大港,盐城机场在飞航线达22条,周班次达111班,盐城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今年1至10月份,全市70个沿海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7.6亿元,75个临海高等级公路经济带项目完成投资129.5亿元,5个沿海经济区实现开票销售586.7亿元、税收55.3亿元,分别增长25.6%和20.9%,江苏东部的一条蓝色经济带正在崛起。
不懈奋斗成就不凡业绩。回望“十二五”,盐城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显著增强,推动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全省争先显见成效,苏北领先已成现实,沿海当先大步迈进,以过硬的实力刷新江苏经济版图。展望“十三五”,已有的坚实基础给了我们十足底气,创业开放生态幸福厚德的美丽盐城正豪情满怀地从生动实践走向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