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国家创新创业大赛所有赛事结束,盐城拿到12个优秀奖,1个行业第三名,两个最具人气奖,获奖数列全国地级市第三名。
如此耀眼的成绩背后,是我市对创新创业的真正重视,是各项创新创业举措的真正落地,是创新创业氛围在全社会的真正形成。
自市委六届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以来,我市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出台多项举措,以创新带创业,培育新动力,开拓新空间。
2014年12月,市科技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出台《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企业用创新券购买了科研服务后,可持券到财政部门兑现。今年4月,第一批939.12万元的创新券发放到位,共有265家企业受益。
政府重视科技创新,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动力增强。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一年快似一年,总数达到385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数量去年突破500个,今年申请数倍增。而连续两年举办全市性的创新创业大赛,则将创新思维渗透到各层各级。
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靠行动来落实。千百十工程、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绿色制造三年行动计划、产业创新“十大工程”……培育骨干企业,实施重点项目,全面提升盐城工业智能化水平,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标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江淮动力投入2亿元,建设多缸机装配线“智能车间”,生产环境“脱胎换骨”,生产效率提高一倍;奥新新能源自主研发的碳纤维新能源汽车车重减轻50%、零部件减少40%,目前已获得意大利1万辆整车、美国3万辆整车散件订单……传统产业“强筋骨”,新兴产业“迈健步”,我市重点发展的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产业增速强劲,成为盐城稳增长保发展的新动力。
工业条线的创新动作一个接一个,农业领域的创新也不甘落后,不断破冰。
2013年开始,我市积极探索推行土地联耕联种新模式,实现“增面积、降农本、促还田、添肥力、提单产、升效益”,有力破解了家庭经营集约化生产难题。
“现在种田不像以前,不苦了,还能赚钱。”谈及联耕联种的好处,阜宁县阜城镇和平居委会8组居民施则柳津津乐道。
实施农业“接二连三”工程是打造农业强市的又一创新举措。“农业如果仅从种养业环节来看,效益是有限的,必须把生产加工销售连起来,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市委农办副主任赵寿华说。
大丰三龙镇自建“丰农网”和第三方平台,把镇上及周边地区主要农产品的销售引入互联网,带动农民致富。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我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突破3000个,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超40亿元。
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了土地效益、农民收入双提高。据统计,今年1至9月份,我市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农产品加工实现产值1585亿元,订单带动农户106万户。
创新激情蓬勃,创业热情如火。
“我们赶上了创业的好时候!”江苏绿之岛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吉萍由衷地感叹。2009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之后,她放弃安稳的工作,回乡创办养鸡场,搞循环农业。如今,绿之岛成了我市全自动化水平最高、单体面积最大的蛋鸡规模养殖场。
这样的创业传奇正在全市各地不断上演。据市人社局统计:2013年以来,我市新增各类创业主体33万户,列苏北第一。
创业热潮汹涌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大刀阔斧推进改革,构筑大众创业生态圈——
降低创业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费用“零首付”、工商登记“零收费”,在全省率先推出“一表一卡”收费制;
拓宽创业领域。陆续出台30条扶持创业措施和10条激励创业新政,为全民创业亮绿灯、不设限;
破解融资难题。落实财政扶持资金1.4亿元、各类创投基金池5000万元、发放1.83亿元小额担保贷款;
提升孵化功能。支持本地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协同创新,搭建具有盐城特色的“众创空间”;
……
盐城后发先至,希望在人才。今年4月份,我市出台了含金量颇高的《“515”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三年内投入40亿元,争取每年引进大学生5万人、专门人才1万人、领军人才500人,推动盐城从“打工经济”转向“创业经济”、迈向“人才经济”。“盐城为我提供舒适优越的环境,铺设迈向成功的道路,我非常乐意做一名新盐城人。”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目前就职于江苏科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黑龙江姑娘唐影发自肺腑地说。
随着“515”政策红利逐步释放,非盐城籍的“新盐城人”来盐就业创业步伐越来越快。至10月底,我市引进各类高校毕业生42263人,其中引进市外大学毕业生10268人,引进非盐城籍硕士、博士分别达326人、21人,新增外国专家40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十二五”已经启动,“十三五”将加速发力,盐城也将在新引擎牵引下,走向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