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一场特大龙卷风、冰雹袭击我市阜宁、射阳部分地区,江苏省军区、盐城军分区和两个县级人武部国防动员机制紧急启动。
灾情发生后10分钟,相关受灾镇武装部和民兵营迅速组织救援;30分钟,阜宁县和射阳县人武部立即启动抢险救灾应急方案,组织民兵应急队员奔赴受灾严重乡镇;1个小时,盐城军分区在上报情况的同时,边听令、边行动,迅速组织指挥所奔赴受灾核心区域组织指挥。
瞬间能量的爆发,源于长期的积累。此次抢险救灾,是对省、市、县三级应急应战能力的一个检验,也是对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参与救援部队官兵战斗力的一个检阅。
事实证明,只有平时扎扎实实练就应急应战硬功,危急时刻才能冲上前,才有战斗力。
1
应急机制显威力——
快速动员,形成覆盖全域的救灾力量布局,为第一时间救援赢得宝贵时间
特大龙卷风、冰雹自然灾害发生后,灾区各级人武机关和基层民兵营连,无不与死神展开争分夺秒的较量。
阜宁县受灾较重的吴滩、陈良、金沙湖、板湖等重灾区,基层民兵营连干部和民兵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救人!受灾较重的村通信中断、道路被毁,他们就派人一路飞跑,靠口头接力传信动员民兵,在灾区集结起最早的救援队伍。
14时30分,阜宁县板湖镇计桥村民兵营长王健飞,给镇武装部长郭浩打电话:“部长,出大事了!龙卷风来了!”郭浩在电话里急切地说:“赶快组织自救,我再看看其他村的情况……”
说完,郭浩骑上摩托车,向受灾村子赶去。一路上,他第一时间向21个村的民兵营长发出通知,了解灾情。当他得知有4个村受灾后,立刻命令受灾村民兵组织自救,没有受灾的每村组织20个基干民兵,就近集合,赶赴受灾村救人。
14时40分左右,在通讯全部中断的情况下,陈良镇武装部长曹雪峰徒步跑到成俊村,找到民兵营长和3名基干民兵,带领他们到成俊村大王庄救人。
“有灾情!”14时20分左右,金沙湖街道专武干部曹军,看到天空突然一片漆黑,先打雷,后停电,然后是倾盆大雨。他立即往分工挂钩的两合村走,村干部一直联系不上。到达现场,他看到6组、8组、9组的130户房屋全部倒塌,村干部正在排查,他便带领戴必余、陈利中、戴加荣3名基干民兵救人。
16时10分,阜宁县人武部政委卜宪沛组织古河镇民兵应急队40人,登车前往灾情较重的硕集社区计桥村,途中通知澳洋工业园40名民兵应急队员增援。同时,县人武部部长赵东平带领军事科长组织50名民兵前往陈良镇救援。
在重灾区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自救的同时,盐城军分区也紧急启动应急机制。19时30分,编组在市卫计委、市交通局、市粮食局、市民防局等单位的医疗救护、交通运输、消防、通信等民兵专业分队火速出动,连夜赶赴灾区,迅速形成了全域覆盖救灾力量布局。
快速高效运转的应急应战机制,为第一时间实施救援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盐城军分区把健全完善应急机制作为民兵“拉得动、用得上、起作用”的重要基础。2011年,军分区联合盐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军地联合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意见》,深化国防动员机制、军队指挥体制机制和政府应急管理机制“三个机制”的有效衔接。
市、县两级建立健全应急分队和专业技术骨干数据库,调整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每年进行应急技能培训,每两年进行一次实兵演习,全面检验预案,锻炼队伍,密切军地衔接,切实提高部队和民兵遂行完成突发事件的能力。
“由于民兵预备役人员情况熟悉,人数多,专业分队编组合理,第一时间有组织地投入搜救的力量主要依靠他们,他们在这次救灾中立下了大功,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盐城军分区司令员杨军说。
2
科学编组见效力——
民兵专业分队救援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救援,在攻坚克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抢险救灾是一场特殊的攻坚战,需要人力,需要专业化手段,更需要平时科学合理的民兵编组。
参加救灾的民兵预备役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多,涉及运输、医疗、防疫、机械、通信、电力抢修等多个领域,他们在关键时刻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预编在一家大型建筑公司的某民兵专业技术分队,奉命驾驶挖掘机、装载机等装备前去打通入村道路。要当主角,当然得有过硬本领。这支应急分队中的16名民兵,长期在建筑行业工作,全是建筑和机械操作专业人员,拥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认证书。
打通道路就是打开生命的通道!民兵突击队员们冒着大雨,经过6个多小时连夜苦战,硬是开出了一条条生命通道,为第一时间抢救伤员赢得了宝贵时间。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救援始终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灾情发生后,盐城和受灾的阜宁、射阳两县,迅速组织民兵医疗救护分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进行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救援行动。
15时,预编在阜宁县人民医院的民兵应急分队全部行动起来,24小时在岗,抢救伤员。为接受救治转运伤员,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民兵救护分队,临时组建多个医疗小分队,确保每一名伤员来了之后,都能有一名医生和护士进行“一对一”查检和救治。临近阜宁的建湖县民兵医疗分队,接到紧急求助电话后,立刻组织3辆救护车、20名队员奔赴阜宁灾区参与救灾……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救灾民兵突击力极强。”盐城军分区参谋长张建中说。
近年来,盐城军分区和各级人武机构坚持向编组要战斗力,他们按照“一专多能、精干高效”原则,组织所属人武部在中心城区、重要目标附近重点建强支援应急处突分队,在沿海一线、重要水系、交通干线重点建强应急救援分队,确保一旦有事,各司其职,快速反应。
科学筹划、统一调动,让救灾行动成为一盘棋。从灾情发生次日起,大批部队抵达灾区参与救援行动。救援队伍越来越多,如何整合力量、协调行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救灾的效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盐城军分区抢险救灾指挥部专门成立了地方工作协调组,与市粮食局、军供局、副食品批发市场、物资储备中心等建立供应协作关系,帮助救灾部队筹购有关物资。
“这次救灾中,盐城军分区四千民兵能够招之即来、来之能用,关键在于坚持用创新理念推动后备力量建设转型。”省军区现场指挥的一位领导说。
今年,盐城军分区在抓组织整顿中,运用《人民武装工作管理系统》管理民兵信息数据,把全市基干民兵、专武干部信息录入,整组点验一律凭身份证刷卡,年度军事训练、考核比武一律凭系统验证信息,有效解决了交叉重复、空编虚编的顽疾。
3
政治教育添动力——
发挥政治工作优势,深入发动,多措并举,激励官兵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此次救灾,短时间内出动人数之多,行动速度之快,完成任务坚决,颇受外界瞩目。
从紧急动员令下达开始,不到10个小时,阜宁和射阳县便组织4000多名民兵预备役人员投入救灾战斗。先后疏通公路、河道110公里,拆除危房1300余间,从废墟下救出群众80余人,挖出粮食150余吨,运输转移粮食4500余吨,搭设帐篷600多顶,成为抗灾救援的主力军。在灾区,穿迷彩服的人成为老百姓最欢迎的人。
尤为可贵的是,民兵预备役人员临危不惧,敢于战斗。无论是从废墟中抢救伤员,还是帮助村民搜寻被埋物资,无论是参加清理道路,还是搭设帐篷、清理垃圾、运输粮食,他们都干得十分出色,常常被群众当成真正的军人。
“平时要报酬,关键时刻听命令!”采访中,阜宁县新沟镇基干民兵王其稳说。这次救灾,盐城军分区计划出动3500民兵,不料,有5000多民兵主动请战,声称不要任何误工补助。
重灾区金沙湖街道戴必余等7名民兵,家中房屋全部垮塌,财产和粮食被埋,亲朋好友受伤,抢险期间未顾上回一趟家。参加救灾的民兵中,有600余人家中受灾,18人失去了亲人,他们不顾自家危难,始终坚守在抗灾一线,成为抢险救灾的应急拳头力量。
从6月23日下午2时30分参加救援行动到25日18时,王其稳和队友们夜以继日地抢救幸存者、卸载物资、分发食品、转移安置灾民,50多个小时连续奋战,其间只睡了不到5个小时。
阜宁县板湖镇6公里的救援通道,被连排折断的大树和电线杆阻碍,百余民兵多人身上受伤,手上打满血泡,硬是靠肩扛手抬打通了应急通道。
鲜红的党旗始终飘扬在救灾最前线。灾情发生后,在阜宁县参加现场救灾的900多名解放军现役官兵和4000多名民兵,广泛开展“亮党徽、亮党旗、亮党员身份”活动。广大党员以身作则,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参加救灾的民兵纷纷表示要向党员看齐,救灾期间,有200多名民兵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民兵预备役人员为什么能有这么高昂的士气?“民兵关键时刻听招呼,顾大局,源于听党指挥这一军魂深深融入血脉之中。”盐城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王文说。
近年来,盐城军分区坚持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教育,及时传播党的声音。这次救灾,他们迅速将习主席重要批示传达到每名民兵,引导民兵把党中央的关怀转化为抗灾救援的动力和服务群众的热忱。注重运用驻地新四军红色资源,组织民兵打起“铁军旗”、唱响“铁军歌”,让民兵到任务最重、环境最差的重灾区,与救灾的正规作战部队比作风、比贡献。
抢险救灾战斗打响后,参战的各民兵预备役部队,更是大力挖掘军地结合部优势,多措并举激励民兵预备役人员不辱使命。有的单位与驻地媒体合作,大力宣扬民兵在救灾行动中的英勇事迹;有的单位请来地方组织部门领导,在官兵中开展火线入党活动;有的单位与地方党委政府联手出台措施,为奔赴救灾一线的民兵预备役人员解决后顾之忧……
扎实有效的举措,为新一代国防动员人建功救灾战场,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一切昭示我们,对于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能显威于无形,同样是一条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