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盐城国泰要继续加大产业基金的市场化运作力度,年度走访企业不少于100家,进场尽调不少于10家,完成新兴产业基金股权投资5000万元以上,中韩产业基金实现投资不少于20亿元。”“市创投要在引进投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业务咨询、宣传推介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多方位、本土化特色和专业服务,力争服务本地企业超100家;积极推动环保科技、大数据、新能源、文化传媒、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的企业重组上市,推动资本与实体经济实质性互动。”……新春伊始,市财政局党委班子成员马不停蹄走访调研市国泰、创投、担保公司和财会教育中心,给活跃在经济一线的政府控股国有企业明方向、定重点、加压力,擂响新一年战鼓。
稳增长,促改革,谋发展,“财政”责无旁贷。作为经济职能部门,在服务产业强市战略中,财政要如何找准切入点,精准发力?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进万企、解难题、促发展”活动,财政的着力点在哪里?怎样才能发挥最大能量产生最大效应? 带着这些思考,市财政在新的一年里锚定“财政+金融”新路径,拓展“财政+金融”服务,谋变资本新路,力争用财政资金撬动更多资本力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财政+金融’服务新路径,就是要用财政资金更大力度撬动金融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装上双引擎。”市财政主要负责人解释说。
资本是企业发展的血脉,企业与资本如同鱼和水,鱼不能没有水,水却可以没有鱼。2016年我市利用财政闲置资金投资金融保险股权实现量质齐升,国泰公司实现利润首超1亿元,市创投公司实现利润首超3000万元,有效做大财政资金盘子;财政累计向大市区、各类园区企业提供周转资金60.15亿元,年化收益率5%,有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各类资金池规模达5.03亿元,累计引导信贷投放415户企业11.38亿元,极大支持企业实体发展;全市财政担保公司共为2214户企业提供担保资金127.59亿元、过桥资金122.48亿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新的一年里如何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找到更多的资本,引来更多的水,为本土企业发展注入更大更多的强劲新动力?翻看市财政2017年全年重点工作安排,金融保险股权投资、产业基金、PPP、风投机构……这些时下的经济热词不时出现,而每一个热词的背后对应的都是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
全力推进政府性和市场化运作产业基金发展。2017年,我市政府性产业基金将确保招引发展基金专业管理团队不少于5家;以基金 e○家为载体吸引不少于10家外来基金机构来盐城投资,投资总额不少于20亿元;深度研究打造资本项目投资峰会特色品牌,逐步将峰会发展成常态化的区域性城市金融年会,为资本和项目搭建多渠道沟通、对接。
推动各类产业基金投资项目更是马力全开。“组建10亿元盐城清华并购基金,成立10亿元的国信盐城大数据产业投资基金,引进1-2家基金管理团队落户盐城,成立15亿元的盐城国泰健康养老基金,组建国泰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说起新一年计划,在政府建设投资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盐城国泰盯住了产业基金。
2017年,围绕着“一张网、一桶水、一部车、一片林、一座城”的“五个一”工程,全市上下同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些工程的推进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作为经济职能部门,市财政压力空前,但更多的是自信以对:发起成立健康产业发展基金,研究建立城市建设发展基金,采取设立政府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PPP、面向市场直接融资等多种路径,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保障市区内环高架快速路网、高速铁路、新水源地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财政+金融,在引进更多金融资本的同时,还意味着要借助金融工具和市场化理念,使财政资金花得更高效、更智慧,更在点子上。2017年,我市财政将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扩增“拨改投、拨改贷”资金规模,引导社会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创新担保业务品种,精炼过桥业务流程,开拓新的担保业务品种;扎实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努力推进降本增效“暖企行动”,确保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健全普惠金融政策的正向激励机制,引导更多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