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路上,阜宁县既注重普惠民生,又重视底线民生,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民生实事惠及百姓,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富民路径不断拓宽,富民氛围日益浓厚,形成了良好的态势和格局。2016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9.2%,增幅全市第一、第三;预计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9.6%。
产业带动实现“双提升”
阜宁县重抓产业经济,着力厚植富民根基。坚持“生态是底色、发展是根本、产业选择是关键”,把发展经济、创造财富作为富民最大源泉,坚定不移走“产业带动富民”之路,实现产业层次和居民收入“双提升”。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每年新开竣工超千万元工业项目各100个,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1万个;今年以十大补短板、十大创特色“双十工程”为抓手,重抓六大产业联盟引领和六大工业项目突破“双六工程”,不断夯实富民强县根基。扶持发展实体经济,扎实抓好企业创新增效工程和“小升规”专项行动,去年新增“四上”企业129个,列全市第一。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县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824个、家庭农场551家,总数全市领先。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蓄水池”作用,重点培植带动就业强的电商产业,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打造特色旅游业,做足“生态”“红色”文章,“七彩阜宁”国家农业公园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新去处,华中局扩大会旧址建成开放,富民效应日益凸显。
就业创业拓宽富民渠道
阜宁县把鼓励创业扩大就业作为富民增收的主抓手,以创业带动就业,多管齐下增加百姓收入,不断放大富民“乘法”效应。
扎实抓好增收富民“三个一万”工程,围绕返乡创业就业、技能培训、陪读家长就业各1万人目标,强化政策引导,特别是对陪读家长就业1万人,通过建设达标食堂和宿舍把陪读劳动力释放出来,鼓励扶持企业在学校周边建立“代工车间”,今年已有6400多名家长灵活就业。
全面启动“创业阜宁行动计划”,阜宁深入开展“凤还巢”行动,以镇级为主体灵活举办返乡创业恳谈会,设立1亿元专项扶持资金和5000万元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去年共发放创业贷款4860万元,新增一般纳税人1090户、增长109.6%。
更高标准优化服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该县按照“接得住、放得开、管得好”要求,全面推行“五证合一”、并联审批,对创业手续办理探索“不见面审批”模式,开发“阜宁创业就业APP”平台,擦亮“阜宁帮办”品牌,真正实现“创业阜宁、一路通行”。
绿色发展打响生态品牌
阜宁县把绿色生态作为宝贵家底和鲜明底色,打响“阜宁好生态”品牌,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全面推广生态种植业和健康养殖业,全县拥有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三品”342个,生态猪肉、绿色西瓜、有机大米“生态三宝”品牌效应不断放大;今年重点抓好万亩连片有机稻米基地建设工程,超前做好土地流转、土壤改良、市场主体确定等工作,在建万亩有机稻米基地1个、千亩有机稻米基地4个。
扎实推进“一片林”建设,坚持“三化”方向,砍伐树木实行“伐一栽三”,今年建成城镇绿地面积246万平方米,营造成片林13520亩,3个森林小镇创建紧张推进,17个森林村庄基本建成,古黄河林果小镇加快建设。
优化生态环境,以“263”专项行动为载体,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实施种植业农药化肥“双减”工程,全部关闭通榆运河生态红线内17个违法违规项目,上半年PM2.5浓度同比下降12.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市前列。
补齐短板彰显富民成效
阜宁县围绕“七个更”要求,县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改善、公共财政收入的75%用于民生发展,集中力量办群众急需急盼之事。
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逐户逐村精准实施低收入人口脱贫“十个一批”和经济薄弱村增收“十条路径”,创新产业扶贫、绿色扶贫、健康扶贫、亲友扶贫等模式,去年完成8814户1.84万人脱贫任务,决不让一个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打响康居工程第二战役,用足用好省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试点县政策,共拆除危旧房屋15304户、其中6517户D级危房全部拆除,规划建设62个集中居住点6934套民房,退出宅基地11993户、复垦净增耕地7000亩,着力补齐部分农民住房安全短板。注重灾区后续发展,按照“住上新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的要求,全力扶持灾区群众就业创业,支持集中安置点兴办设施农业和个体工商业。
引导各层各级关注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以“大落实”引领“大走访”,全县累计走访群众15.6万户、覆盖率近60%,收集诉求2.76万件,符合条件应办即办。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力争“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全面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全省首家建立县级社会托底救助中心,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增进普惠民生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