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篇大文章”连线访谈之“大上海”
依托307平方公里“上海飞地”做好“大上海”文章,推动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建设,加强与上海临港集团、光明集团战略合作,加快打造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描绘的“大上海”文章令人充满期待,接轨上海的脚步铿锵迈进,接下来,盐城将依托17个南北共建园区,完善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方式,形成“飞地经济”发展新优势。
杨一峰:集聚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是上海市政府和江苏省政府主导建设、比照省级开发区管理的开发区,集聚区坐落于上海“飞地”内,以原大丰上海光明工业区为基础,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该集聚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局长杨一峰认为,盐城市委、市政府提出做好“大上海”文章,令人信心倍增,集聚区逐渐具备了承载大项目能力,是接轨上海的主战场、主阵地,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正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招商引资突破20亿元。杨一峰告诉记者,2018年是“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集聚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攻坚之年。“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创新思维,以突破新能源汽车等重特大项目为抓手,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项目的能力和水平,力争将集聚区打造成‘大上海’战略主战区、国家级‘飞地经济’的样板区和合作共建的示范区。具体目标是: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个,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确保1个,三年内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接下来,集聚区将围绕主导产业,提升规划定位。按照高端装备制造、健康食品、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定位,进一步完善提升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围绕重特大项目用地需求,科学调整智造区和农业博览区,不断优化功能布局。同时推行产城融合,诠释生态优美、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的‘三生’内涵。”杨一峰告诉记者,今年还将完善基础配套,增强承载能力。比如加快1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推进管理服务中心、智造园、污水处理厂、扬帆输变电工程建设步伐;全面实施东拓工程,启动建设“两纵四横”6条主干道;对集聚区热源点调整和中油中泰管道建设事项加大向上对接争取力度,推动大唐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夯实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承载重特大项目能力。
邹苏豫:科技创新融入“大上海”
1月5日下午,盐城市科技局高新处处长邹苏豫告诉记者,“我们认真学习了市委书记王荣平在今年两会上所作的《做好五篇大文章,勠力同心奔小康》的讲话,倍受鼓舞,特别是我市已在上海设立‘燕舞科创广场’,紧跟全球科创中心脉动,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加快推进‘离岸研发’,我们要结合科技工作实际,深入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全面融入‘大上海’。”
邹苏豫认为,做好“大上海”文章,我市要在强化离岸研发、离岸孵化的创投资金、天使投资等政策支持,以及提供优质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下苦功。“要围绕我市新能源、智能终端等重点新兴产业,在上海布局离岸研发机构、离岸孵化器,以构建离岸研发、离岸孵化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载体,借力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科技创新优势资源,入手源头创新,实现在上海研发和孵化,在盐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构建项目、人才招引新途径。”
他认为,要探索离岸研发和离岸孵化的运营模式。依托高校院所、协同创新平台、科创领军人才,以及高端孵化器专业运营机构合作,建立离岸研发和孵化机构。要提供强有力政策、服务支撑。离岸研发和孵化能否获得一批优质创新源头项目,主要取决于我市及各个重点经济园区是否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他说,“我们把科技创新融入‘大上海’的工作切实开展起来,推动盐城科技创新与全球要素资源对接,与全球生产力接续,相信我市产业发展一定能实现‘盐城制造’向‘盐城智创’的跳跃!”
蔡爱军:符合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要求
如何做好“大上海”文章,打造“飞地经济”示范区?市委党校盐城智库教员蔡爱军认为,要根据王荣平书记、戴源市长在“两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创新制度设计。
他提出一些具体设想,比如强化统筹规划,做好“飞地经济”顶层设计;创新托管合作模式,不断完善“飞地经济”合作体制机制;寻求税收政策支持,设计合理的税收分享机制;构建有效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合作积极性……通过具体的创新制度设计举措,才能让“飞地经济”进一步发挥出应有的优势,更好地接轨“大上海”。
蔡爱军说,“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近年来,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在全国得到了较快发展。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也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地区〔2017〕922号),鼓励创新飞地经济合作机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当前,盐城提出依托307平方公里的“上海飞地”,深度对接上海产业链、创新链、物流链、价值链,打造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做好“大上海”文章,创建全国“飞地经济”示范样板,符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要求,是盐城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而做好“大上海”文章,打造“飞地经济”示范样板,盐城具有坚实的基础。他具体分析道,首先,盐城与上海有着六十载的深厚情缘。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一批批上海建设者和知青陆续来到盐城大丰生产生活,在盐城留下了美好的青春回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次,近年来,盐城与上海的合作不断深入。目前,盐城与上海共建园区17个,占上海对外合作共建园区三分之一,在盐城投资的上海企业近500家,总投资达1600亿元。另外,盐城还与上海市合作共建了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是进一步发展“飞地经济”的重要载体平台。再者,随着盐通高铁的开工建设,盐城将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进一步拉近盐城与上海的时空距离。这些因素都为盐城与上海深度合作,发展“飞地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做好‘大上海’文章,前景无限,令人期待。”他说,随着与大上海的深度接轨,盐城未来将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