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能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根本上取决于发展动力转换的速度,取决于创新能不能成为第一动力,取决于产业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出关、凤凰涅槃。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上,市委书记王荣平在讲话中提出,要拓展产业创新空间,着力构建结构优化、优势突出、绿色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市发改委主任苏冬认为,针对当前我市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应该坚持抓重点、促转型、补短板、强动力,加快构建结构优化、优势突出、绿色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如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汽车后市场等重点领域,推动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围绕风电装备、节能环保、智能终端等产业,培育核心企业,突破关键技术,着力建设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盐城制造向盐城创造转变、盐城产品向盐城品牌转变。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把创新摆在我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产业高端化、高技术化和服务化发展,建设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市经信委主任陈斌说,2018年,市经信委将积极实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行动,培育一批产业链条完善、产品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努力打造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地标,推动盐城产业层次显著提升。
全会报告指出,要坚持实施“一部车”战略工程不动摇,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后市场、自主品牌等领域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东风悦达起亚提升市场竞争力,支持华人运通世界一流创新团队加快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制造,力争到2020年汽车年销售突破100万台。
从市汽车产业办公室获悉,2017年,全市汽车产业发展积极应对不利因素,攻坚克难、持续求进,在项目招引、技术研发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集聚了新的发展优势。主要成效有:整车销售企稳回升,如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从去年6月份开始,连续7个月实现销量递增,全年累计销售超36万辆,与百度合作打造的国内合资品牌首款智能网联汽车新e代福瑞迪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加速推进,如市政府与东海岸(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打造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汽车服务业加快发展,如盐城汽车试验场与国内80%的乘用车整车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系,年内签订场地测试合同117份,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提前三年实现企业盈利。
“2018年,我们将继续高质量发展汽车产业,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负责同志介绍,新能源汽车方面,要“两步并走”,坚持招引龙头发展整车,加快突破电机、电控、电池等关键零部件项目;传统汽车方面,要“双管齐下”,既要做足DYK配套文章,又要拓展DYK以外配套,做粗拉长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汽车服务业方面,要“上下联动”,打造O2O品牌全生态。
全会报告指出,要主攻智能终端全产业链,重点突破产业链龙头企业、创新链关键项目和供应链平台公司,实现开票销售300亿元。
智能终端产业是盐城高新区的主导产业。1月10日,在盐城高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的东山精密电子项目建设现场,百余台塔吊和重型机械设备正在紧张施工,近4000名建设者全力奋战在各自岗位上……“等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超200亿元,税收10亿元,将吸引至少10家投资超亿元的上下游配套项目落户,到2020年可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带动3万多人就业。”项目负责人说,东山精密电子对在盐城的发展很有信心,计划将新上的项目全部布局在盐城高新区,打造盐城东山科技产业园。
盐都区区委常委、盐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商建明告诉记者,2018年,盐城高新区将进一步突出智能终端产业首位度,突出科技含量、行业排名、市场前景,持续开展活动招商、敲门招商、以商引商,加快集聚一批带动性大的龙头型项目、成长性好的产业链项目、爆发力强的研发类项目,力争全年招引新上智能终端项目30个以上。提高项目推进组织化程度,对东山精密、迈腾通讯、永创电子等列省列市重点项目和全市“家家到”观摩项目,加大督查落实力度,确保按期竣工投产,争取全年新增智能终端定报企业15家以上。“我们的目标是,今年全年智能终端产业实现开票销售120亿元以上,其中超3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2至3家,加快建成华东地区最具规模智能终端产业基地。”
全会报告指出,要大力实施“新能源+”,重点发展海上风电机组及新材料、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等,积极申办全球智慧能源大会,紧扣全产业链招引上下游企业,创建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和新能源创新发展城市。
为了全面提升我市重点产业的竞争力,今年,我市将启动实施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新能源产业方面,将积极实施“资源换产业、电场换工厂、应用换技术”战略,充分利用我市独特的资源禀赋,巩固放大国家海上风电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效应,加快推动风电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并努力构建强大的集技术研发、装备制造、风场应用和运维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体系;强化“风光互补”产业特色,培育一批光伏行业领跑者企业,突破大规模储能、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新一代光伏等核心技术;推广“新能源+”模式,推进“风电水”“风电车”等应用示范项目,在风、光、电、储和微电网方面探索打造全过程零排放绿色产业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