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里除了有二三亩田外,还养了4只羊,年前到集市上卖了3000多块。另外,村里还给我安排了做钢筋工的活,每天也要挣个100多块。去年在市帮扶工作队的帮扶下,全家收入将近两万,我们特别开心,真心感谢党委政府帮我们拔掉了穷根子。”3月29日,滨海县天场镇杨庄村村民黄国山在田里干活时格外带劲,生活翻新篇的喜悦溢于言表。
黄国山是我市去年脱贫的12万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中的一员。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两聚一高”主题,突出富民兴市,紧紧锁定户村片目标,创新帮扶措施,加大帮扶力度,高质量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因村因户精准施策 做大做强产业扶贫
当过两个贫困村党总支书记的徐金生,把后进的射阳县兴垦村打造成了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苏北药材种植专业村,把更落后的贺东村打造成药用菊花和林木种植优势村,吸纳50多人就业,村里分红达11.3万元。村产业蓬勃发展,为低收入农户创造了众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响水县全面推开“支部+”党建富民新模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发展第一线,把党旗插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建立了90多个产业型党组织,带动了3200户本地农民脱贫增收。
因村因户精准施策,立足一般贫困农户脱贫,做大做强产业扶贫,我市引导鼓励有条件的贫困农户发展设施大棚、经济林果、生态养殖等高效农业,加大扶贫小额贷款投放力度,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加强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实行培训与就业“一站式”服务,继续统筹奖补资金为部分劳动能力较弱的贫困人口购买公益性岗位,促进低收入农户自力更生,实现脱贫。积极推广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合作共享型、入股分红型、化债增收型等“强村富民”发展模式,不断深化资产收益扶贫,组织实施“光伏扶贫百村行动”,探索出强村富民的发展机制。
去年,全市共实施到村到户项目2.72万个,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85亿元,实现转移就业1.01万人。
因时因地大力植树 推动实施绿色扶贫
3月20日,滨海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成片梨树园生长旺盛。园区党工委书记鲍晓峰说,仅园区内的岭山村就有连片果园1000多亩。园区正依托林果特色传统产业,带领贫困户走上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前程。大套万亩果园,规划面积2万亩,总投入3.6亿元,现已建成8000亩,将直接带动740户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
岭山村的大梨树不仅让一批能人走上了致富路,也正在将甘甜带给那些低收入甚至较为贫困的村民。
今年49岁的周井林家里本来就有10棵大梨树,还帮助兄弟们代为管理20棵梨树。“去年村里免费发给我家700棵梨树苗,今年春季雨水充足,光照好,整个梨园生机勃勃。只需两三年工夫,这批梨树就能给我家带来不错的收入!”周井林满脸高兴。
绿色扶贫,利用家前屋后的闲置地块栽植“发财树”,这是我市精准扶贫的创新举措。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坚持因地制宜、倡导一镇一品”原则,抢抓春季植树时节,组织实施绿色扶贫工程,为家前屋后满足栽植条件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每户赠送10株左右的果树苗,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家庭收入。去年,全市共为低收入农户栽植桃树、梨、核桃、苹果、柿子等果树176.22万株,受益农户15.34万户,户均11株以上,投入资金2055.6万元。
因病因残政策兜底 精准实施健康扶贫
13000多户贫困人口,其中近7000户是因病致贫,这一问题到底怎么解决?盐都区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这部分人全部纳入扶贫医疗补充保险,从政策上进行兜底保障,绝不让他们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我市坚持兜住民生底线的总体做法是把无劳动能力低收入人口和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就业帮助脱贫的低收入农户的低保提标至每人每月480元,确保实现同步脱贫。
在健康扶贫方面,制定出台《盐城市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意见》和《盐城市健康扶贫工作考核办法》政策,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全额补贴、住院“先诊疗后付费”等举措,减少贫困农户大病治疗费用。同时推进保险扶贫试点,确保县域内大病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大病保险、慈善救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补助后,实际报销比例达90%以上。
射阳、盐都、大丰等县(区)还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救助,因病致贫现象持续减少。
去年,我市圆满完成12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和3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脱贫任务,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7.2%下降到3.2%,下降了4个百分点。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力气,确保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再脱贫30%,省定经济薄弱村达标30%,不断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